認識腦科學與學習、教學的連接
所有的學習都需要透過大腦吸收,大腦、教育和學習是息息相關的。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 Norman Doidge (2008) 提出當學習能與大腦可塑性法則結合時,學習的效果、速度和記憶都會隨之增加。此外,大腦是有其偏好的學習模式,如果教育者或家長反其道而行,既使辨別出資優生,或在某學科特別有天賦的孩子,仍無法幫助他們發揮出潛能,只因其用了不適當的教學法 。 對於一般生和學習有障礙的孩子,如果教育者或家長能應用正確的腦科學知識,更有機會幫助他們提升學習效能 (Bransford et al., 2011)。
在初踏入英語教學時,我有幾位學生是過動兒或有學習障礙。因過往傳統教學法對他們的幫助有限,所以我應用在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習得的知識,根據腦科學與學習的研究結果,將大腦偏好的學習法則與英語教學做結合,學生們除了對於學習的吸收和理解大幅提高外,在校英文段考成績也從及格邊緣,拉高至 80-90 分。在實際將腦科學研究結果應用於英語教學上,並看到其對學生的正向學習成效後,更是激勵我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時,仍持續修讀腦科學與教育應用等相關課程,希望能藉此幫助學生提高他們學習效能與效果。然而在坊間,常聽到和看到錯誤的腦科學概念,深深覺得這些腦科學與學習的迷思須要被破解,學生才能正確善用大腦功能,並幫助他們學習能事半功倍。
迷思一:我們只開發了百分之十的大腦?
相信大家在坊間常聽到,或是在電影常看到這樣的情節:「多數人只開發了百分之十的大腦, 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大腦等著被潛能開發!」每當看到這樣的說法,都覺得哭笑不得。這完全違背科學證據,大腦雖只佔身體的百分之二的重量,但卻得消耗全身百分之二十的總能量,在得消耗這麼大的總能量的前提下,大腦需要高效能工作,是不可能浪費其餘百分之九十的大腦不用的 (趙思家,民106)。所以坊間常可看到腦力開發課程是需被審慎檢視的,正確的腦科知識是家長和老師都需要了解,才不會因此花費不必要的冤望錢,和沒有正確使用腦科學準則去幫助孩子提升學習。
迷思二:你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?對於右腦迷思的推銷,要小心
雖左右腦更有所長、有各別的特殊技能,如:慣用右手的人,語言中心通常在左腦側化,即由左腦主導;辨識熟人的臉孔則是右腦的專長 (Carter, 2011),但左右腦半球,透過連結左右腦半球的胼胝體,不斷向彼此快速傳遞訊息和互動,所以很難單一開發或訓練到某單一側半腦 (洪蘭,民 104),故對於右腦開發學習這種論調的推銷,也得注意和審慎檢視。
結語
當能進一步暸解大腦的學習和記憶運作的機制,以及教育環境、教學方式、年齡等對學習的影響,教育者即能調整教育方式,而為不同年齡和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習者,設計出最合適的課程,如此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發揮其學習潛能(Blackemore & Frith, 2007)。接下來的文章將會分享:大腦腦區與語言發展研究、如何應用腦科學研究結提升學生記憶力?大腦偏好學習守則為何?如何應用這些守則於課程設計和實際教學上,並提升學生學習效能與效果?
參考書目:
洪蘭(民104)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:父母應該把握的幼兒發展關鍵。臺北市:遠流。
洪蘭(譯)(民 100)。大腦的秘密檔案(原作者:R. Carter)。臺北市:遠流。
洪蘭(譯)(民 97)。改變是大腦的天性(原作者:N. Doidge)。臺北市:遠流。
游婷雅(譯)(民 96)。樂在學習的腦(原作者:S. J. Blackemore & U. Frith)。臺北市:遠流。
趙思家(民 106)大腦密碼大探索:1500 公克的宇宙。新北市:遠足文化。
鄭谷苑、郭俊賢(譯)(民 99)學習原理:心智、經驗與學校(原作者:J.D. Bransford, A.L. Brown, R. R. Cocking, M.S. Donovan & J. W. Pellegrino)。臺北市:遠流。
(本篇文章由 Ping Tuan 授權 Caves Connect 刊登,轉載時,請務必標示出處。)